今年初,國家發展改革委、中央網信辦、工業和信息化部、國家能源局聯合印發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成渝、內蒙古、貴州、甘肅、寧夏等8地啟動建設國家算力樞紐節點,并規劃了10個國家數據中心集群,“東數西算”工程正式啟動。
“東數西算”真實意義在于:解決東西部“資源”與“算力”發展矛盾問題,平衡東西部地區發展,促進全國各地區協同發展。
云計算加速!
在“東數西算”的背景下,云計算作為協調算力、數據的重要技術手段,又一次步入發展及變革的時代。
5月11日,在國網天津市電力公司支持下,騰訊天津高新云數據中心(簡稱騰訊天津云數據中心)二期工程完成2萬千伏安送電項目。
IDC圈記者了解到,騰訊IDC數據中心位于天津市濱海高新區,總投資100億元。作為騰訊全國性云計算中心和云服務平臺的一個重要支點擬新建數據機房8棟,可容納30萬臺服務器,分16期建設,電源容量將達32.56萬千伏安。騰訊IDC數據中心投運后,將全面支撐騰訊華北地區所有業務,同時輻射全國互聯網用戶,為第三方企業提供云平臺綜合服務,年產值可達38億元。
無獨有偶,5月15日,由中建一局建設發展公司承建的南京騰訊華東云計算基地項目二期完成首根鋼柱吊裝。這標志著南京騰訊項目鋼結構施工全面展開。
該項目二期總建筑面積為11.39萬平方米,由6棟3層數據機房構成,主體結構采用鋼結構的形式,共計使用鋼材約1.3萬噸。該項目是騰訊在華東地區最大的數據中心和云計算基地,是“騰訊云”在華東地區的重要布局。項目采用騰訊第四代數據中心T-block預制模塊化技術,大大縮短了施工周期。建成后將成為南京市“互聯網+政務”、智慧城市等智能化應用的承載體和集聚高地。
除了騰訊云以外,其他眾多廠商也紛紛在全國范圍內布局數據中心,力求在“東數西算”等政策利好的大背景下“開疆擴土”。
5月11日,電科云(北京)科技有限公司與陵城區就魯北大數據中心項目舉行簽約儀式。德州市副市長、陵城區委書記田晨光在簽約儀式上指出,魯北大數據中心作為山東省互聯網一級主干節點,對提升資源利用效率,激發數據賦能作用,加快魯北區域企業智能化改造具有重要意義。
近日,金山云(天津)逸仙園云計算數據中心項目一期建設完成,順利投入運營。項目位于天津市經開區逸仙科學工業園內,總占地面積26600平方米,規劃建設6600個機柜,分兩期建設。目前投入運營的一期建筑面積30779.05平方米,將成為金山云華北云計算中心和云服務平臺的重要節點,全面支持華北地區業務。
不僅于此,阿里云、華為云等一眾云廠商從2020年開始就早已紛紛在全國各地布局建設數據中心。
云廠商“各顯其能”
除了建設“實體”數據中心的云廠商以外,云廠商們“各顯其能”,紛紛將業務“觸手”伸向“東數西算”。
青云從平臺層出發,在整個“東數西算”工程的核心是打造多元算力的超級智算平臺,起到“接駁器”的作用,向下接駁多樣性算力,向上支撐行業應用,“以多樣性算力的管理和調度作為‘底座’,支撐用戶對算力和數據分析的需求,這是青云構建多元算力操作系統的核心目標。”沈鷗指出。
中企通信與IBM則是看準混合云市場,利用其深耕IT行業幾十年的經驗及資源,以混合云+人工智能、混合云+VR/AR等角度作為未來業務發展重點方向之一,“大投入,光布局”。
IBM更是為了能更好地在云計算市場“大展身手”,于2021年11月,正式將其基礎架構管理服務業務拆分,成立獨立公司Kyndryl(勤達睿)。此舉讓IBM更加專注于混合云和人工智能戰略,同時也讓IBM成功躋身混合云與人工智能浪潮的前沿,成為了該市場中最有競爭力的“種子選手”之一。
“東數西算”工程的啟動,不僅帶動了數據中心行業的發展,對于包括能源、通信、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等在內的眾多科技領域都起到了帶動作用。與此同時,在后疫情的時代,遠程辦公、云辦公、遠程協同、視頻等工作、生活方式得到大眾的廣泛認可,在此背景下,云計算將進一步推進傳統數據中心轉型升級,作為數字化底層支撐的數據中心也將在此期間完成其數字化轉型。